這一篇給大家介紹一下京繡傳人和發展創新,作為一中厚重的繡花傳承,京繡的傳承是完善的。
京繡傳人
作為京繡世家姚氏的第四代傳人,這門流傳了200多年的手藝,和景泰藍、牙雕一起,并列“燕京八絕”。姚富瑛見識過這門手藝的輝煌,身為清朝繡花局技工的后人,他從小和父母離散,被京繡大師鮑淑蘭養大,學了一手好針繡。
姚富瑛熟悉這門宮廷手藝的每一個傳統。 要用什么樣的綢緞,絨線和金絲該怎么搭配,甚至每種顏色有什么講究。“黑為玄,黃為權,紅為喜,藍為貴”,在病榻上,他仍不住念叨。
有時候,姚富瑛會摘下老花鏡,盯著手里的紋樣發一會兒呆。他總在想,那件龍袍只繡了一半,可能要繡不完了。
因為身體原因,他已經有3個月沒去工作室。那個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,位于“京城百工坊”博物館的一層。穿過幽長的走廊,撥開廊下的鳥籠,便能看到小屋子里掛滿了各色繡品。有的是旗袍,有的是中式敞衣,更多的則是飾品小物。
早年,姚富瑛曾斷斷續續帶過11個徒弟。這位老藝人授課嚴謹,每天都在念叨“圖必有意,紋必吉祥”這些老規矩。他要求自己的徒弟們,從針線、構圖、造型、設色,一絲不茍。不過,這些徒弟早都離他而去,有的去賣保險,有的去推銷保健品,還有的則成了房產經紀人。只剩下姚富瑛一個人,現世道變了,京繡瀕臨失傳。
京繡的發展創新
原來京繡專門為宮廷服務,有些圖案已經不適應如今人們的審美需求,比如龍袍和大臣的補服,除了用做收藏,沒有誰再會去穿。但經過老藝人們的改造,在一些現代衣服上,京繡這門古老的技藝得以再生,如一件紅色唐裝,可在敞衣上用金線繡上"壽"字等紋樣。"壽"字在中心,兩側還可繡上萬富壽喜,它代表了一種中國的高貴文化并希冀所有福壽的東西都集于一身。
同時,京繡工作坊也產出了一些與刺繡無太大關系的產品,比如小老虎鞋、小靠墊等。工藝師解釋說:"因為這個很受市場的喜歡,很多朋友來了之后不光要看京繡。雖然是小的東西,也有一部分收入吧,主要是為了適應市場。”隨著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的展開,京繡將逐步得到政府的關注和重視,人們希冀這一具有皇家氣派的傳統手工藝品將在繼承中謀求發展。
19世紀,隨著刺繡商品的活躍,出現了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地方繡,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繡之外,還有比較有名的北方地區的京繡。京繡以北方地區民間繡為基礎,深受宮廷繡藝術風格的影響,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。花紋寫實,多以工筆繪畫為稿本。題材有花果、庭院小景、戲劇人物等。常用各色無捻掰絨絲(由一根絲掰成數根細絲),運用纏針、鋪針、接針等針法,用變換色塊的方法表現物體的陰陽面。絨面勻薄,針腳起落自然;花紋光亮平貼,配色鮮艷,與瓷器中的粉彩、琺瑯彩的配色格調相近。京繡中的灑線繡、滿繡、補花、平金、堆綾、穿珠繡久負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