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繡,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。
“日暮堂前花蕊嬌,爭拈小筆上床描。繡成安向春園里,引得黃鶯下柳條。”這是唐代詩人胡令能所做的一首關于刺繡的詩句。“以布為紙、以線當墨、以針做筆”,女子端坐窗下,時而屏氣凝神,時而舒眉展笑,一針一線把玲瓏心事藏進繡畫,繡出那般美好。在古代,女子從小就要學習刺繡,到出嫁之時更要為自己繡一批繡品作為陪嫁之物,滿寄對未來的期許。詩句描述的是古代女子在屏風上面繡花,繡得精巧逼真,屏風放置春天的花園里,竟引逗得黃鶯飛下柳條,向著繡障中的花間飛來,在真花假花之中歡啼。
這門流傳于閨房、繡樓中的傳統女紅,歷史悠久。早在 4000 年前,章服制度就有“衣畫而裳繡”的規定,而《詩經》中也有“素衣朱繡”的描繪,宋代養蠶繅絲業得到大力發展,刺繡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。到明清時代,刺繡已臻完備,除了蘇繡、粵繡、湘繡、蜀繡四大名繡外,當然,為聞名遐邇的還是四大名繡,它們同為刺繡卻各具特色,別有風味。如蘇繡,以精細、雅潔著稱,它的圖案秀麗、色澤文靜,繡工細致而傳神;粵繡以寫生花鳥為主,自然工整、繁而不亂,色彩奪目而格外華麗精美;湘繡常以中國畫為藍本,風格豪放生動又十分逼真;而蜀繡呢,色彩艷麗、變化豐富,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。還有顧繡,京繡、甌繡、魯繡、閩繡、汴繡、漢繡、麻繡和苗繡等地方名繡齊頭并進,形成百花齊放的壯麗景觀。
時至今日,這些曾經記載無數閨中女兒巧繡心思的藝術品,又以一種更為平和、緩慢而日常的方式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。那針、線,穿梭的不只是布匹,織進去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圖案,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與記憶的線索,一種溫存與質樸的德行,那針飛線舞間氣定神閑的氣質,是歷史洪流中不變的自然與春色。
高端的刺繡品,有一種無以言表的藝術美感,在手感上和視覺上帶給人們愉悅的感動;而這,多數出自于手工刺繡。縱觀刺繡前生今世,從古代的朝服、禮服、旗袍到如今“范爺”的龍袍禮服、國際大牌的“珊瑚蛇”,諸多種種,傳承著博大精深、精美絕倫的中國刺繡文化底蘊。
電腦繡花機由于一定的局限性,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手工刺繡特有的一些元素,比如手感、立體感、蓬松感等。恰恰這些以往難以取代的特有元素,使得手工刺繡品從外觀、品味、產品價值,都與機繡品有著較大的區別。
麗繡坊作為專業電腦刺繡生產廠家,采用先進的刺繡設備,致力于不斷研發設計刺繡工藝,精益求精,為客戶提供高端精美的刺繡產品。